本部分规定了图书著录项目及其排列顺序、著录用标识符、著录信息源、著录用文字和著录项目细则等。
本部分的著录对象是1912年以后(含1912年)出版的现代汉语图书及现代版古汉语图书。各少数民族语文图书著录可以参照使用。
本部分适用于国家书目和图书馆目录以及各类型藏书目录。其他图书目录可以参照使用。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 3792的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12406 表示货币和资金的代码(GB/T 12406—1996,idt ISO 4217:1990)
普通图书 Monographic publication
以一部分出全的,或拟分有限的若干部分出全的出版物。普通图书只限于1912年以后(含1912年)出版的出版物;1911年以前(含1911年)的出版物称为古籍,其著录规则见GB/T 3792.7。
多卷书 Multi-volume monograph
一组相互关联的单独出版物,每种出版物除有自身的正题名外,还有一个适用于整组的总题名,即丛编正题名。各单独出版物可能有编号,也可能没有编号。
被著录出版物主体部分所附的并与其一起使用的任何资料。
一般是出版物开头的一页,反映有关该出版物和其所含著作最详尽的书目信息,通常具有最完整的题名信息、责任说明和出版物全部或部分的说明。通常出现在题名页上的著录单元,当不重复地分印在相对的两页上时,则这两页一起看作为题名页。
代题名页 Title-page substitute
当出版物没有题名页时,将包含有题名页通常所含信息的页、页的一部分或其他组成部分作为替代的题名页。如封面、卷端、版权页。
出现在题名页之后或出版物末尾处有关其出版或印刷情况的说明,有时还有其他书目信息,包括有关题名的信息。
一般在出版物上出现的,用以命名出版物(或一组单独著作中的一种)的一个单词、短语或一组字符。一种出版物通常有几个题名(如在题名页上、在封面上、在书脊上),这些题名可能相同,也可能相互不同。
出版物的主要题名,即在出版物题名页或代题名页上出现的题名。正题名包括交替题名,但不包括并列题名和其他题名信息。对包含若干单独著作的出版物,正题名是总题名;若无总题名,则认为无正题名。丛编或分丛编也有其自己的正题名。有些正题名由共同题名和从属题名构成。
题名页的正题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部分组成,其中居于“又名”或其他等同词之后的题名。
无总题名文献 Items without a collective title
一图书由几种著作合订出版,在题名页上只出现这几种著作的题名而无总题名的文献。
一组相关出版物,除各自有不同的分辑题名外,还有其共同的题名部分。共同题名表示这些出版物之间的关系,并和分辑题名一起共同标识某种出版物。
本身不足以标识一种出版物的题名。它需要加上共同题名、或主体出版物题名、或主丛编题名才能充分标识该出版物。例如分辑题名、某些补编题名和某些分丛编题名。
另一种语言和/或文字的正题名(或无总题名出版物中的单独著作题名);或者等同正题名的另一种语言和/或文字的题名。并列题名也可能与丛编/分丛编说明中的正题名一起出现。
题名页或代题名页上、出现在出版物正题名上方、说明正题名的其他题名信息。
其他题名信息 Other title information
是从属于题名的一个单词、短语或一组字符,对相关题名进行限定、解释或补充。
责任说明 Statement of responsibility
标识任何个人或团体或其职能的名称、短语或字符组。这些个人或团体,对著作的知识内容或艺术内容的创造或实现,负有责任或作有贡献。责任说明可能和题名或版本说明一起出现。
第一责任说明 First statement of responsibility
具有几种不同责任说明时,按顺序首先出现的著作责任说明。
其他责任说明 Other statement of responsibility
具有几种不同责任说明时,除第一责任说明以外的责任说明。
责任方式 Mode of responsibility
与本版有关的责任说明 Statement of responsibility relating to the edition
指参与新版图书的修订、编辑、插图等再创作的责任者及其责任方式。
采用直接接触、照像复制或其他方法,实际上是由同一原始输入而生产、并由同一机构或个人发行的一种出版物的全部复本。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1:除第一项外,每一项均前冠一下圆点、空格、连字符、连字符、空格(. -- )
|
注2:丛编说明置于圆括号内,有两个或几个丛编说明时,每个丛编说明分别置于一圆括号内。
|
|
注4:丛编项、附注项、标准编号与获得方式项,必要时可重复。
|
|
注6:当一著录项目或著录单元的有关信息,在出版物中与另一著录项目或著录单元在语言上成为一体时,应如实照录。
|
根据GB/T 3792.1的规定,对本规则的各著录项目和著录单元著录一定的前置或外括标识符。
. -- 用于除“题名与责任说明项”以外的各著录项目之前,但另起段落著录的项目开头应省略。
一般文献类型标识、取自规定信息源以外的著录信息、自拟的著录内容。
并列题名、并列责任说明、并列版本说明、丛编并列题名。
其他题名信息、出版(发行)者、图及其他形态细节、获得方式以及多层次著录中的第二及其以后各层次的分辑标识与题名之间。
第一责任说明、本版第一责任说明、丛编第一责任说明。
其他责任说明、与本版有关的其他责任说明、其他出版(发行)地、尺寸、丛编编号、同一责任说明的无总题名文献的各部作品题名之间。
有分卷(册)标识时的分卷(册)题名、相同责任方式的第二个及其后面的责任说明、出版发行(印制)日期、附加版本说明、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以及分段页码之间。
分卷(册)标识、没有分卷(册)标识时的分卷(册)题名、分丛编题名以及不同责任说明的无总题名文献的各部作品题名之间。
丛编项、印制事项、附件的补充说明、标准编号与获得方式的限定说明。
? 用于不能确定的著录内容,一般与“[ ]”配合使用。
5.3.1 各著录项目及单元所使用的标识符,除逗号“,”和下圆点“.”只在后面空一格(一个字符的位置,下同)外,其他标识符均需在其前后各空一格。
5.3.2 除“题名与责任说明项”外,各项目连续著录时均需冠以项目标识符“. -- ”。如遇回行,不可省略该标识符。如果某项由于使用分段、印刷格式或缩格等方式明显地与前项分开,则省略前置的项目标识符,或在前项末尾用一下圆点(.)代替。当某一著录项缺少第一著录单元而又有其规定的标识符时,应用项目标识符 (. -- )置于该著录项之前。但各项目另起段落著录时可省略该标识符。
5.3.3 凡重复著录一个项目或单元,应重复添加其标识符。
示例: . -- 北京 : 中华 : 商务,1993
5.3.4 题名中有语法关系的标点和起标点作用的空格一般应照录,但个别标点符号与标识符重叠时,可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予以删除。原题名中的方括号应著录为圆括号,以区别于编目员自拟的内容或取自规定信息源以外的信息。
示例: 警惕啊,人们 : 二十世纪裁军谈判史话 / 冯之丹编著
5.3.5 多卷(册)图书的分卷(册)标识前用“.”,分卷(册)题名前用“,”,无分卷(册)标识的分卷(册)题名前用“.”。
5.3.6 不予著录的项目或单元,其标识符连同项目或单元内容一并省略。
5.3.7 著录用标识符应在英文状态下录入,其中的下圆点一律为英文状态下的下圆点,而非中文状态下的中圆点。
5.3.8 每一丛编说明分别置于圆括号“( )”内;第二和其余丛编说明前均冠一空格。
6.1 题名与责任说明项、版本项、出版发行项、丛编项,一般应按所著录图书本身的文字照录,现有设备无法照录的图形及符号等可由编目员改为其他形式的相应内容,并加方括号“[ ]”。
6.2 版次、出版发行日期、载体形态项的卷(册)数、页数及其他形态细节说明的数量、尺寸、价格等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著录。
6.3 附注项用编目机构所选用的文字著录(引用文字除外)。
6.4 规定信息源原题错字或漏字,应如实著录,但要在附注项说明。
6.5 按本标准著录各少数民族文字图书时,应按其文字书写规则著录。
7.1 出版物的著录信息应按以下规则取自其题名页和为特定项所规定的其他信息源。凡取自规定信息源以外的信息,或由编目员自拟的著录内容,著录时应加方括号‘[ ]’,必要时可在附注项注明来源。
单卷出版物,应选择所编出版物专用的题名页 (如对丛编中的一卷,应是该卷的题名页;对一复印本,应是附有复印说明的题名页) 。
多部分出版物的各部分均有一个题名页时,应选择第一部分的题名页。
当没有适用于整个出版物的题名页,但其包含的每种著作均有其自己的题名页时,这些题名页,包括双向倒转出版物中不同著作的双向题名页,可以共同作为一个信息源。
出版物没有题名页时,选择代用信息源作为代题名页。将信息源定为代题名页时,要选择信息最详尽的来源,出版物组成部分的来源应优先于出版物以外的来源。
非罗马文字的出版物,版权页提供有最完整的书目信息时,在以下情况下,题名页位置和有正题名的页,不认为是题名页:
b) 该页有书法形式的正题名,有或无其他书目信息。(版权页中有最完整的书目信息,使用现代中文、日文和朝文印刷中的一般汉字形式);
每一著录项目均具有指定的“规定信息源”。如果信息取自规定信息源之外,并著录为该著录项目的组成部分时,应置于方括号内。这类信息也可著录于第7项,不加方括号。
7.2 著作为多件或著录信息源有两个以上时,可按如下办法处理:
——依第一卷(册)著录;若第一卷(册)未入藏,应查明其他各卷(册)情况,并在附注项注明“据×卷(册)著录”;无法确定时,应根据最充分者著录。
——以图书为主的多载体著作应作为一个整体著录,所含其余载体应作为附件著录。
——多个信息源上的信息不同时,应以规定信息源为主选定。
正题名 [一般文献类型标识] / 第一责任说明 ; 其他责任说明
正题名 [一般文献类型标识] = 并列题名 / 责任说明
正题名 [一般文献类型标识] : 其他题名信息 / 责任说明
正题名 [一般文献类型标识] = 并列题名 :其他题名信息 / 责任说明
题名,又名,交替题名 [一般文献类型标识] / 责任说明
题名 [一般文献类型标识] / 责任说明. 题名 / 责任说明
共同题名. 分卷(册)标识,分卷(册)题名 [一般文献类型标识] / 责任说明
共同题名. 分卷 (册) 题名或分卷 (册) 标识[一般文献类型标识] / 责任说明
8.1.1.1 正题名是本项的第一个著录单元。 无论题名页的正题名前出现何种著录信息,正题名仍应著录于本项之首。
8.1.1.2 正题名原则上应按照规定信息源上的文字照录,但大写和标点符号不一定照录。某些图形及符号等可用其他相应的文字代替,代替时应加方括号“[ ]”,同时在附注项注明。起标点作用的空格一般亦应照录,特殊情况可分析出版者意图决定连书。
8.1.1.3 图书的卷数、章回数等视为其他题名信息,按题名页所题照。
8.1.1.4 交替题名依次著录于正题名之后,依题名页所题连接词著录。如“, 又名, ”、“,一名, ”等。
8.1.1.5 题名在图书各处有重要差异或另有别名,依题名页题名著录,将其他题名在附注项注明。例如,“书脊题名:××××××”或“封面题名:××××××”。无题名页时依7.1.1著录信息源的先后顺序著录。
8.1.1.6 同一图书在新版时题名变更,应将原题名著录于附注项。
根据各文献工作机构的实际需要和各类型目录的性质决定取舍。必要时,直接引用GB/T 3469 《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
当出版物的题名页上有多种语言和/或文字的题名时,应将未选作正题名的题名著录为并列题名。
8.1.3.1 并列题名依题名页所载顺序著录,并在第二语种及其以后每个并列题名前用“ = ”标识。与题名并列的汉语拼音题名不作为并列题名著录。
8.1.3.2 与正题名相对应的其他语种题名不载于题名页时(如翻译著作),可著录于附注项。
8.1.4.1 其他题名信息前用“ : ”标识,著录于正题名或并列题名之后。
8.1.4.2 其他题名信息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其前均用“ : ”标识。
8.1.4.3 其他题名信息属于以下情况之一者,著录于附注项。
d) 说明图书出版发行特点的文字,例如,“内部读物”、“内部发行”。
8.1.5.1 责任说明包括责任者名称及其责任方式,依题名页原题顺序著录。
8.1.5.2 著录同一责任方式的责任者一般不宜超过三个;超过三个时,只著录第一个,其后加“ … ”,并在其后加“等”字,并用方括号“[ ]”括起。
8.1.5.3 相同责任方式的责任者名称之间用“, ” 标识;不同责任方式的责任说明前用“ ; ”标识。
8.1.5.4 中国清代以前的个人责任者,按原题如实著录。取自规定信息源上的朝代名称可在其姓名前著录,并用圆括号“()”括起。
示例:金匮要略方论 /(汉)张仲景述 ;(晋)王叔和集
8.1.5.5 外国的个人责任者,按原译汉语文原题如实著录。取自规定信息源上的国别简称可在其姓名前著录,并用圆括号“()”括起;著者姓名载有原文时,按原文顺序如实著录于原译汉语文姓名之后,并用圆括号“()”括起。
示例:(美)A. 爱因斯坦(A. Einstein)
(俄)列夫·托尔斯泰(Л .Н. Толстой)
8.1.5.6 僧人责任者,一般按原题法名著录。法名前所冠“释”字,用圆括号“( )” 括起。
8.1.5.7 责任者姓名前后原题出身、籍贯、单位、职位、学位、头衔等,如不是识别该作者所必需,均不予著录。
8.1.5.8 责任者的责任方式应依原书所题著录。若原书未载明,应根据著作类型选定,并用方括号括起。
8.1.5.9 若责任实体的名称在语言上是其他著录单元的组成部分,且已被转录(如作为正题名的一部分、其他题名信息的一部分或作为出版发行项的一部分),则不应作为责任说明。但若责任实体的名称在题名页上明确地以正式的责任说明形式重复出现时,则仍应作为责任说明。
a) 属于同一责任者时,依次著录,在第二个及以后的题名前用“ ; ”标识。
b) 不属于同一责任者时,依次著录不同的题名与责任者,在第二个及以后
示例:文章辨体序说 /(明)吴纳著. 文体明辨序说 /(明)徐师曾著
c) 题名在三个以下(含三个)时,可依次著录各个题名与责任者;题名在
四个以上时(含四个),则只著录前三个,第四个以后未予著录的题名及责任者均著录于附注项。
. -- 版本说明 / 与本版有关的第一责任说明 ;与本版有关的其他责任说明
. -- 版本说明 / 与本版有关的责任说明,附加版本说明 / 与本版有关的责任说明
8.2.1.1 除初版(第1版)外的各个版次均应如实著录,但应省略“第”字,著录为“×版”。
示例:詹天佑和中国铁路 / 徐启恒,李希泌著. -- 2版
8.2.1.2 图书版权页原题版次有误,应如实著录,并在附注项说明。
8.2.1.3 与版本说明有关的文字,如“增订3版”、“活字本,泥活字”、“2版,修订本”、“新1版,增订本”等,均应著录于版本项。
8.2.1.4 图书制版类型除常见的铅印、胶印方式予以省略外, 其余制版方式,如“油印本”、“刻本”、“影印本”、“晒印本”、“缩印本”等,均应著录于版本项。
8.2.1.5 无总题名图书所含各种著作载有不同版本说明时,可在附注项说明。若过于繁杂,则予省略。
8.2.1.6 图书包括两种及以上制版类型时,可同时著录。
8.2.1.7 版本说明属于其他项著录单元的组成部分(如正题名)并已予著录时,则不在版本项内重复。
示例:英美编目条例第二版简介 / (英)E. J. 亨特(E. J. Hunter)著 ; 孔宪铠,万培悌译. -- 北京 : 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2
8.2.2.1 与本版有关的责任说明最多著录三个;标识符与“题名与责任说明项”相同。
8.2.2.2 用多种语文记载的版本说明及与本版有关的责任说明,应著录与正题名文种相同者。如这一规定不适用,可著录显著者或位于首位者。
8.2.2.3 翻译图书所题该书原版的版本说明不著录在本项,而应该在附注项说明。
. -- 出版发行地 ;出版发行地 :出版发行者,出版发行日期
. -- 出版发行地 :出版发行者 :出版发行者,出版发行日期
. -- 出版发行地 :出版发行者 ;出版发行地 :出版发行者,出版发行日期
. -- 出版发行地 :出版发行者,出版发行日期(印刷地 :印刷者,印刷日期)
8.4.1.1 出版发行地以出版发行机构所在地为准,并一律著录地名全称。具有出版地时不著录发行地。原题出版发行地有误,除如实著录外,应将正确地名著录其后,并用方括号“[ ]”括起,或在附注项说明。
8.4.1.2 地名相同的不同出版发行地,可在出版发行地后的“ [ ] ”内注明其国别或上级地区名称。
8.4.1.3 图书原题两个出版发行地时,第二个出版发行地前用分号“;”标识;原题三个及其以上出版发行地时,应按原题顺序著录第一个,在其后加“等”字,并用方括号“[ ]”括起,其余出版发行地在附注项说明。
8.4.1.4 推测著录的出版发行地要加问号,并用方括号“[ ]”括起。无法推测著录至具体的出版发行地时,可著录其所在省名或国名,并加问号,然后用方括号“[ ]”括起。出版发行地完全无法推测著录时,可著录“出版地不详”字样。
8.4.1.5 出版发行者名称中含有其所在地名称时,为避免混淆,仍应著录,不得省略。
8.4.2.1 出版发行者一般以出版发行机构为准,不著录出版发行机构代表人。图书题有出版者时,不著录发行者。
8.4.2.2 出版发行机构一律著录全称。若著录发行机构,应在其后注明“发行者”字样,并用方括号“[ ]”括起。
8.4.2.3 同时充当责任者的出版者,不可著录为“著者”、“编者”、“译者”等字样。
示例: / 长江文艺出版社编. --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8.4.2.4 图书原题两个出版发行者时,在第二个出版发行者前用“:”标识;原题三个及以上出版发行者时,按原题顺序著录第一个,在其后加“等”字,并用方括号“[ ]”括起,其余出版发行者在附注项说明。
示例: . --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群众出版社
8.4.2.5 图书未载明出版发行者,又无法查考时, 应著录“出版者不详”字样,并加方括号“[ ]”。
8.4.3.1 出版发行日期按图书原题纪年著录,原题有出版日期时不著录发行日期。原题非公元纪年应在其后著录相应的公元纪年,并用方括号“[ ]”括起。
8.4.3.2 集中著录的多卷(册)图书,若非同一年出齐,应著录最初及最终出版日期,并用“ - ”表示起迄。尚未出版齐全的多卷(册)图书,一般先著录第一卷出版日期,后加“ - ”,待出版齐全后再著录最终出版日期。
8.4.3.3 图书无出版日期或印刷日期,可推测著录,用问号“?”或连字符“-”加问号“?”标识,并用方括号将它们括起。
a) 图书的出版发行事项均未标明,可著录印制地、印制者、印制日期。
b) 图书的出版发行事项记载齐全,并兼有印刷地、印刷者、印刷日期,必要时,可将后者著录于出版发行事项之后,并用圆括号“( )”括起。
示例:北京 : 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南京 : 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重印)
8.5.1.1 页数一般包括正文页数及正文前后其他页数。若正文页数与正文前后页数单独编码,当正文前后的页数少于10页时可从略。但正文前后的页数等于或多于10页时,应按照“正文前、正文、正文后”的顺序依次分段著录,中间用“,”标识。
8.5.1.2 页数按单面编码计算;属于双面编码者,应加倍计算页数,并用方括号“[ ]”括起。
8.5.1.3 分层次著录的多卷(册)图书,页数连续编码时,先著录总册数,再著录总页数,并将后者用圆括号“( )”括起;各分卷(册)单独编码时,仅著录总册数。
8.5.1.4 单独著录的多卷(册)图书,分卷(册)页数连续编码时,著录其起迄页码。
8.5.1.5 由数册合订为一册,并按原分册单独编码的图书,可直接著录分段页码。各分册编码较为繁杂时,可著录原订册数,并置于圆括号“( )”内。
8.5.1.6 以图为主的散页图片或挂图,页数以“张”或“幅”计算。
8.5.1.7 图书或期刊的抽印本,应著录实际页数,并用方括号“[ ]”括起;难以计算时,可著录为“1册”。
8.5.1.8 未装订的散页图书或分册出版的另装函图书, 除著录页数或册数外,应于页数或册数之后注明函数,并用圆括号“( )”括起。
8.5.1.9 书中原题页数有误,应如实著录,在其后的方括号“[ ]”内著录正确的页数,或在附注项说明。
8.5.1.10 书中未载明页数时,应统计全书页数著录,并用方括号“[ ]”括起;若难以统计,可著录为“1册”。
8.5.2.1 图的著录顺序为冠图、插图、附图等。根据不同情况,可具体著录为“插图”(包括正文内计算页数的插图和不计算页数的夹图)、“折图”(指图幅大于题名页而折叠于图书内的图)、“彩图”、“纹章”、“摹真”(一般指手迹)、“地图”、“乐谱”、“肖像”、 “照片”、“图版”等。种类繁杂时,可统一著录为“图”或“图表”。
8.5.2.2 内容主要由图组成或题名已明确为图的图书,例如,“图解”、 “画册”、“图册”等,不再重复著录,书中表格也不予著录。
8.5.3.1 沿书脊测量出版物的外表高度,不足整厘米时应进位到整厘米著录。
8.5.3.2 图书的宽度不及高度的一半,或宽度超过高度时,应先著录高度,后著录宽度,中间以“ × ”表示。
8.5.3.3 尺寸不一的多卷(册)图书,相距未及2厘米者,应著录较大尺寸;超过2厘米者,应著录最小至最大尺寸,中间以“-”表示。
8.5.4.2 具有独立题名并可脱离图书主要部分单独使用的附件,应另行单独著录,并在各自附注项分别注明。
8.5.4.3 对附件的补充说明, 应著录在附件后面的圆括号“( )”内。
示例:364页 : 折图 ; 26cm + 机械图册(46页 : 插图 ; 19cm)
. -- (丛编正题名 : 丛编其他题名信息 / 丛编责任说明 ; 丛编编号)
. -- (丛编正题名, 丛编ISSN ; 丛编编号)
. -- (丛编共同题名. 分丛编标识, 分丛编题名)
. -- (丛编共同题名. 分丛编题名, 分丛编ISSN)
8.6.1.1 丛编正题名一般依8.1.1有关条款著录。
8.6.1.2 一书载明同属两种以上丛书时,应依次著录,并分别用圆括号“( )”括起。
8.6.1.3 著作的各个组成部分分属于不同丛书时,不予著录, 可在附注项说明。
丛编题名具有多语种时,其丛编并列题名依8.1.3有关条款著录。
8.6.3.1 除必不可少的丛编其他题名信息依8.1.4有关条款著录外,一般可不予著录。
8.6.3.2 图书所载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应如实著录,其前以“, ”标识。
8.6.3.3 丛编或分丛编内部的编号,按其在出版物上出现的形式著录,但要使用阿拉伯数字代替原题的其他数字或文字拼写的数字,并在编号前以“ ; ”标识。
8.6.4.1 分丛编题名著录于丛编正题名之后,其前用“.”标识。
8.6.4.2 若分丛编题名具有可独立识别的题名时,应著录于丛编项,而主丛编题名著录于附注项。
8.6.4.3 分丛编的丛编并列题名、丛编其他题名信息,依8.1有关条款著录。
8.6.4.4 分丛编标识,应如实著录,其前用“.”标识。若标识后另有题名,则先著录标识,再著录题名,其间用“,”标识。
除丛编题名为通用术语,其责任说明必须著录外,一般可不予著录。必要时可依8.1.5有关条款著录。
示例:. -- (图书馆学情报学知识丛编 / 黄俊贵, 倪波主编)
8.6.6 丛编或分丛编的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可按有关标准著录。
b) 每一条附注内容中均可采用本规则规定的各种标识符。
8.7.1 未在题名与责任说明项、版本项、出版发行项、载体形态项、丛编项、标准编号与获得方式项著录,而又有必要进行补充说明时,均可按以上各项顺序依次在附注项注明。
8.7.1.1 封面、书脊、书口、版权页等处题名与题名页所题题名不同,可著录为“封面题名:××××××”、“书脊题名:××××××”、“书口题名:××××××”等。
8.7.1.2 翻译著作,注明外文原名;转译著作注明译本出处。
8.7.1.3 经考证增补的题名,注明“题名据××××××增”。
8.7.1.4 题名变更,注明“本书原名:××××××”。
8.7.1.5 考证所得责任者,注明“据××××××考订, 责任者为×××”。
8.7.1.6 改编著作,注明原书责任者、体裁及题名。
8.7.1.7 转印本、转译本、抽印本,注明依据的原书。
8.7.1.8 影印图书或翻译资料,注明依据的原书或原稿。
8.7.1.9 图书原题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有误,予以注明。
8.7.1.11 图书各个组成部分分属多种丛书,予以注明。
8.7.2 图书附录所含参考书目、索引、参考资料、责任者小传等,均著录于附注项,并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注明“书前冠”或“书末附”。除重要附录外,附录责任者一般不予著录。
8.7.3 汇编著作及分层次著录的多卷(册)图书,必要时,可将各个单篇或分卷(册)作为目次著录于附注项,并按顺序排列,著录其篇(书)名及责任者等。
8.7.4 对图书内容和出版发行特点进行附注说明。
示例:“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图书馆学专业用书”、“儿童读物”、“建筑工人应知应会读物”、“内部读物”、“内部发行”等。
8.8.1.1 国际标准编号(ISBN)依图书原题如实著录,不应省略号码之间的连字符。
8.8.1.2 同时记载整套和部分著作的国际标准编号的图书,先著录整套著作号码,后著录部分著作号码。
8.8.1.3 国际标准编号之后的附加号码,不予著录。
8.8.1.4 国际标准编号(或代用号)经查证属于错误时应照录。若同时标有正确号码和错误号码,则应先著录正确号码,后著录错误号码,并在其后面的圆括号“( )”内注明“错误”。
8.8.2.1 装祯著录于国际标准编号之后的圆括号“( )”内;无国际标准编号的图书,其装祯直接著录于项目之首,并置于圆括号内。
8.8.2.2 装祯除平装可省略外,其余均按原书装祯形式著录。
货币代码一律使用GB/T 12406规定的各种货币的标准代码。
著录于其所限定内容之后,并用圆括号“( )”括起。
示例: ISBN 7-200-0165501 (精装) : CNY75.00(全套)
ISBN 7-5073-0316-0 (精装) : CNY650.00(上、中、下)
著录格式是构成款目的各个项目的排列顺序及其标识符号的表现形式,分书本式和卡片式两种表现形式。
正题名 [一般文献类型标识] = 并列题名 : 其他题名信息 / 第一责任说明 ; 其他责任说明. -- 版本说明 / 与本版有关的责任说明. -- 文献特殊细节. -- 出版地 : 出版者, 出版日期(印制地 : 印制者, 印制日期). -- 文献数量及特定文献类型标识 : 其他形态细节 ; 尺寸 + 附件. -- (丛编正题名 / 责任说明,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 丛编编号. 分丛编题名). -- 附注. -- 标准编号(限定词) : 获得方式和(或)价格
正题名 [一般文献类型标识] = 并列题名 : 其他题名信息 / 第一责任说明 ; 其他责任说明. -- 版本说明 / 与本版有关的责任说明. -- 文献特殊细节. -- 出版地 : 出版者, 出版日期(印制地 : 印制者, 印制日期)
文献数量及特定文献类型标识 : 其他形态细节 ; 尺寸 + 附件. -- (丛编正题名 / 责任说明,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 丛编编号. 分丛编题名)
多层次著录是指著录由多部分组成的文献时所选用的著录方法之一,即所谓综合著录。其目的是对由多部分组成的文献的整体及其各个部分的情况进行系统的描述。
多层次著录是将文献著录信息分成两个或多个层次。第一层次著录文献整体的共同书目信息,第二层次及其余各层次分别著录有关的各部分书目信息。
每一层次中,各著录单元与单一出版物的著录顺序和标识符均相同。各层次相互重复的某些著录内容可以省略。当一个组成部分的题名前冠有分辑标识时,二者之间用冒号( : )分隔。
整套书正题名 [一般文献类型标识] = 并列正题名 : 其他题名信息 / 第一责任说明 ; 其他责任说明. -- 版本说明 / 与本版有关的责任说明. -- 出版地 : 出版者, 出版日期(印制地 : 印制者, 印制日期). -- 文献数量及特定文献类型标识 : 其他形态细节 ; 尺寸. -- 附注. -- 标准编号(限定词) : 获得方式和(或)价格
第二层次分辑标识 : 第二层次正题名 = 并列正题名 : 其他题名信息 / 第一责任说明 ; 其他责任说明. -- 出版日期. -- 文献数量. -- 获得方式和(或)价格
第三层次分辑标识 : 第三层次正题名 = 并列正题名 : 其他题名信息 / 第一责任说明 ; 其他责任说明. -- 出版日期. -- 文献数量. -- 获得方式和(或)价格
农村文库 / 农村读物出版社编辑. -- 北京 : 农村读物出版社, 1980-1982. -- 60册 ; 23cm
第1辑 : 农村科学种田丛书 / 中国农业科学院编辑. -- 1980-1981. -- 10册
第1册 :育种 / 温贤才编著. -- 1980. -- 56页. -- CNY0.56
第2册 :土壤 / 朱红编著. -- 1981. -- 60页. -- CNY0.60
第2辑 : 农村医疗卫生丛书 / 南方农村医疗卫生研究所编. -- 1982. -- 6册
第1册 :农村环境卫生 / 林山农编著. -- 70页. – CNY0.68
第2册 :田间劳动卫生 / 罗梅英编著. -- 65页. – CNY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