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拓展消费帮扶,积极探索助农振兴新思路和电商营销教学新模式,促进学院定点帮扶镇村农民持续增收。近日,学院食堂广场举行助力乡村振兴“消费帮扶”年货节活动。本次活动由学院主办,工会、经济管理系承办,通过“线上宣传+线下销售”“以购代捐+以买代帮”方式,将对口帮扶村镇农特产品打造成年货节的“热销品”。
活动现场热闹非凡、人头攒动,学院定点帮扶镇村汇川区团泽镇、湄潭县石莲镇、余庆县大乌江镇的农特产品走出乡村、走进校园,绿色有机无公害的农产品吸引大批师生前去选购。

学院党委书记冯尧,党委副书记、院长唐明华,党委副书记郑继华来到活动现场,逐一走访现场展位,详细了解产品销售、市场行情、食品安全等情况。冯尧指出,“乡村振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有一个长期而细致的过程,驻村干部一定要尽心尽力开展好乡村振兴这项工作,坚持真帮实扶、真蹲实驻、真抓实干,为乡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次活动销售的商品有来自余庆县大乌江镇新场村的熟榨菜籽油、香甜脆柚、炒米糖、生态大米、高山绿茶和农家鸭等,商品销售火爆,所有商品均售罄。同时,来自汇川区团泽镇、湄潭县石莲镇的香肠、腊肉、土蜂蜜、红柚等农特产品也深受师生欢迎。”学院派驻余庆县大乌江镇新场村第一书记唐成永介绍道。

“这次年货节的初衷是让学院师生通过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的方式支持来自乡村的原生态农特产品,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工会主席程昌权介绍道。据了解,此次年货节活动运用“线上订购+线下销售”新工作思路,由经济管理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采取线上直播和宣传预订,工会通过线上通知预购的方式开展,开拓以往年货节传统销售模式,获得师生“点赞”。

活动现场,直播间的主播与粉丝热情互动,将来自余庆县大乌江镇新场村的一款“农滋香炒米糖”推介给网友。“这款产品是学院派驻新场村第一书记唐成永到村开展工作后重点培养的产品,他积极帮助创始人段德财夫妻申请国家注册商标,鼓励他们在余庆县工园区扩建厂房800余平米,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让小作坊变成正规生产销售基地。同时,开展此次活动可以让师生更加了解消费帮扶的意义,激发热爱乡村、投身农村的热情,并为乡村振兴献计出力。”经济管理系副教授梁媛说道。

本次活动充分利用线上宣传预订和线下销售并行的方式,积极探索助农振兴新思路和电商营销新模式,让更多原生态产品走出大山、走进校园,帮助农户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助力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持续增加,为乡村振兴贡献航职力量。
下一步,学院将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扎实推进定点帮扶镇村农副产品的消费帮扶,充分发挥高校优势,拓宽渠道,挖掘资源,创新方式方法,将帮扶工作与实践育人相结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再上新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