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管理系统

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 李才刚:从航天职院走出来的导弹“翅膀”装调师

撰稿:图 文|综合自人民融媒体、贵州日报、多彩贵州网、贵州综合广播、航天江南集团摄影:发布时间:2022-10-12 点击量:

李才刚,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贵州航天技工学校)904班钳工专业学生,1993年毕业分配到贵州航天控制技术有限公司,从事舵机产品装配调试工作。现任公司伺服车间电液舵机组组长、国家特级技师。

微信图片_20221012140148.jpg

从初出茅庐的学徒工,到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他终坚守在生产一线,创新创业,为装备制造业发展作贡献。李才刚先后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劳动模范、航天技术能手、青年岗位能手,贵州省国防工业系统创新能手、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O六一基地青年岗位能手。2021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如今工作了30多年的李才刚练就了“金耳朵”,能通过舵机部件运行时发出的异响,判断产品的故障点。

“舵机是导弹的重要部件,犹如导弹的‘翅膀’,直接影响着导弹发射和飞行姿态。要想保证导弹飞得快打得准,质量要求近乎苛刻。”李才刚说。

一台产品有上千个零件,从零部件到产品检验合格共有50多个工序,伺服机构组承担的是总装工作,也是产出压力最大的环节。除了听声音辨故障这样的“绝活”,为了打好交付“硬仗”,李才刚还要使出“大招”提质增效。

微信图片_20221012140153.jpg

手动磨配阀芯阀套,把间隙控制在头发丝的十分之一大小,保证产品性能稳定;创新性提出装配方法,解决长期困扰公司的渗漏难题……凭着一股肯钻研的“倔”劲儿和对产品精益求精的追求,李才刚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自身素质过硬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更多人掌握技能。”通过“李才刚劳模创新工作室”这一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平台,他大力开展新人培育、在“传帮带”上下功夫,还牵头编写了《伺服机构装调实操教材·典型组件篇》和近13万字的《伺服机构装配与调试》等书籍,用于新员工教学指导。

近年来,李才刚劳模创新工作室产生技术成果80余项,提出合理化建议50余个,获贵州省、航天科工和国家级优秀QC成果10余项,解决了10余项国内同行解决不了的装配技术难题。通过“打通技术创新最后一公里”,让一些前沿技术转化为公司的“拳头产品”。

“军工精神代代传承。”李才刚以实际行动培养了一批有工作能力、积极努力、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人才队伍。

“我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这份工作对国家的意义,也愿为国防军工事业奋斗终身!”对于未来,李才刚充满期待。

版面设计:新闻中心|杨飞

版面审核:党委宣传部|刘文凤

图片审核:党委宣传部|刘文凤

执行编辑:党委宣传部|刘文凤

一 审:党委宣传部|刘文凤

二 审:党委宣传部|王中伟

三 审:党委宣传部|张元均